Kreshchenie Gospodne - 受洗歸於基督的意義

受洗歸於基督的意義

 

 

 

 

 

目錄:

為何要受聖洗禮入教

聖洗禮的必要條件

準備接受聖洗禮者應嘹解哪些正教信仰

關於基督生活需要瞭解什麽?

關於童嬰的洗禮

已經接受洗禮的人應如何改變他的生活?

 

 

受洗歸於基督的意義

 

——本手冊適用於那些準備聖洗者。

 

——適合於那些準備讓孩子受聖洗者。

 

——適合於那些已聖洗,但從未爲洗禮做過準備者。

 

本手冊的目的在於幫助那些不想盲目隨從傳統,而是理智地,參照可知信仰並希望獲得拯救而接受聖洗禮者。本文講述了什麽是聖洗禮,它是如何進行的,以及對受洗者的要求(以給他帶來福祉而不是審判和災難)。

 

本手冊適合於:考慮要接受聖洗禮者,進行教義問答的神職人員,需要幫助親人及自己堅定信仰的已入教的教友

 

 

為何要受聖洗禮入教

 

——為何要受聖洗入教,單純地信仰上帝不就足夠了嗎?

 

——遠遠不夠。爲了吃飽,就必須進食,而不是畫餅充飢。在精神生活裡同理,只是簡單抽象地承認上帝的存在是遠遠不夠的,還應學會以上帝誡命的標準來踐行生活,成為教會真正意義上的一員。

 

只有理解了基督教的内涵,基督救世主降臨的意義和目的,才能瞭解聖洗禮的含義和目的。教會稱主耶穌基督為救世主,這就說明主的受難、被釘十字架及復活的真正意圖是在於拯救人類。

 

——爲什麼人類需要被拯救?

 

——是因為人類有原罪缺陷所致。人類之初,亞當和夏娃的不幸經歷損害和扭曲了人的天性。他們陷入「變得像上帝一樣」的引誘,但沒有主,脫離主——生命之源,他們選擇了罪孽的「生命」,所有這些註定了他們及他們的後裔都會有這樣的存在特徵。上帝是一切的生命之源,背離祂對於一切存在物來說就是死亡。基督降臨為的就是解除甶此不幸而帶來的後果,重新將迷失的人類天性與生命之源連接起來。基督降臨的目的——戰勝人類在各個方面表現出的死亡:靈性層面的死亡和肉體的死亡(這將在最後普世復活時被消滅)。使徒帕弗羅說:「最後被毀滅的仇敵就是死亡。」(格前15:26)

 

——亞當和夏娃是怎樣死去的?而我又是什麼時候像他們一樣死去的?

 

——每一個亞當夏娃的後裔出生時就帶有這種死亡的基因,人的本體中就帶有這種「基因」缺陷。這種基因存在於每一個人内。這是我們體內的病症。罪孽的傾向,心靈的醜陋習慣就正好應證了這一點。通常人類意識到這些罪惡並為其感到羞恥,但又通常無法戰勝它。疾病、災難、軀體的死亡及人類用血淚書寫的歷史都見證了永不能達到完美的人性缺陷。

 

——我出生就帶有這樣的致命疾病,難道我有責任嗎?

 

——問題不是在於有沒有責任。首先你對先天性疾病沒有責任,並不代表它不需要被治療。其次,我們可能會認為,我們處在亞當夏娃的位置,我們會表現得更好——這是一種幼稚的想法。這樣的想法就說明對了自己的不瞭解。無論是是全人類的歷史,還是個人的經歷,無一不說明:在追尋神聖的理想、真理和愛的過程中人類是如此的無能。我們的智慧和良心也會提醒我們這_點。如果人類能自救,耶穌就不會被釘十字架了。只有創造人類的祂才能復興人類。

 

——主基督成就了什麼?

 

——主基督是神人合一,具有兩方面特徵:神和人。主化身為人,帶著人軀體所具有的缺陷*通過自己的死亡拯救了人類本體中帶有的死亡,在自己内治癒了人類的缺陷。主的復活就是這一勝利的鮮活證明。通過十字架和復活,主成就了我們的拯救,恢復了因罪孽而斷絕的與主的連接。

 

復活的基督成了新人類的統領。聖使徒帕弗羅稱主耶穌基督是第二個亞當(格前15:45-47)正如整個人類在肉軀上出於亞當,並帶著他罪孽的所有後果,那麼,新人類在靈性上則出於主耶穌基督。

 

——在基督中人類本性的治癒是如何影響人類的拯救的昵?

 

——被基督更新的人類本性要通過聖洗禮才能獲得,在洗禮時,在我們舊的軀體中会种下新亞富——基督的「種子」。當一個人接觸基督的身體——教會時,就會重生。因此聖洗禮是必要的。主說聖洗禮是拯救的條件之一。當然洗禮不能4呆證」得救。洗禮的種子只有在適宜的條件下(擁有正確的靈性生活)才會生並長結出果實——靈魂的拯救與聖靈的恩賜。聖洗的種子在不合適的條件下(如果人們繼續罪孽的生活,不用懺悔去淨化心靈)則不會生長,不會結出任何果實,還會因輕視聖物而導致更大的審判。

 

——爲什麼主不用自己的萬能來拯救我們昵?

 

——人若要得到拯救,那至少要有被拯救的願望。人被造之初,上帝就賦予了他自甶。如果沒有我們的參與,上帝拯救不了我們。因為這將是對我們的自甶施加的暴力。主永遠不會強迫人類,主只會召叫我們並給我們指明方向。

 

全能的主永遠不會剝奪我們的自由。甚至可以說, 主在創造自由之物的同時,用人來限制了自己的全能。 主在等待自由的選擇、對祂的自由之愛、自發的善行。 能強迫人去愛嗎?能強迫人變得幸福嗎?不。愛只有在自由的心中才能开启開啟…..

 

早在數千年前我們就得到了寶貴的自由,遠遠早於那些在社會和經濟層面為自由門的人。

 

聖洗禮的必要條件

 

一一誰可以接受洗禮?

 

——只有這樣的人才可以受洗:他要虔誠地篤信基督——上帝之子,世界的拯救者,並為以前的迷誤和罪孽懺悔,決定按照上帝的誡命改變自己的生活。

 

基督教裡的信仰不單是承認上帝的存在, 或者甚至是承認神人合一的基督降臨(聖經記載魔鬼也有如此的信仰)的事實,也更要全身心地感知上帝。重要的是感知上帝在我們生活中的意義,上帝每時每刻都在關心我們的拯救,上帝準備接納任何一個迷途的子女,只要他悔改並轉向上帝。真正的信仰不是抽象的概念,它一定會引起我們生活的改變。真正信仰上帝的信徒會盡力按上帝的誡命去生活,如果無法做到,就強迫自己,懺悔、努力戰勝罪孽、學會愛自己的近人。

 

只有那些誠心尋找真理,認真思索自己生活意義的人才會達到這樣的信仰。

 

接受聖洗禮所應具備的初始信仰是:相信三位一體的上帝;相信基督是上帝,是拯救者;相信聖奧秘(聖禮儀)可以賦予拯救的力量;相信上帝期望看到並在尋找我們的救贖——我們的救贖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是永恆不朽的福祉。

 

悔改(懺悔)——基督教的根基,是接受基督必不可少的條件。這個詞從希臘語字面翻譯過來意為改變。悔改的人會真切地看到自己的不足、罪孽和虛弱,他為此感到懊悔和心痛,並盡力改正它們,改變自己,呼求上帝的幫助。

 

沒有悔改就不是基督徒。因此,如果一個人沒有悔改,並相信自己的生活、德行一切都良好,那麼這就說明,他離洗禮還有很長的距離。因為這種人不需要基督拯救者。主說,祂來號召罪人懺悔而不是義人(瑪9:13)。主把這些義人稱為虛假的義人,因為他們看不見自己的罪孽。

 

準備接受聖洗禮的人,應當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和罪孽的行為י虔誠的為他有罪的生活懺悔,並要真心地願意改正它,並按上帝的誡命生活。

 

——什麼會影響聖洗禮?

 

——處在致命的罪孽中而迷途不知返——譬如淫亂關係。下面會更詳細地論述致命的罪孽,但現在需要指出的是,頑固地沉迷於罪孽就證明了一個人悔改的缺失,甚至是信仰的缺失。

 

人若不放下自己的致命罪孽,他就不能接受洗禮。

 

因這不會給他帶來任何益處,只能是審判。

 

——人應該怎樣準備接受聖洗禮?

 

——應當明白聖洗禮是生命中的重大事件。最初的幾個世紀,在羅馬異教國家邁出這一步不僅意味著自動放棄公民的福利和特權,還經常意味著接受聖洗禮的人將處於非法地位,甚至遭受磨難和死亡。

 

虔誠和悔改是走向浸禮池所必需的狀態。主在鑒察人心。主能看到我們是否是真誠地前來。

 

在準備聖洗的時候,應閱讀福音書,在基督誡命的光輝中審視自己。審查自己過去的生活,再一次確認改正的決心。

 

對即將接受洗禮的人也有外在的要求。受洗前至少應有一天的齋期,避免造訪劇院和電影院,離開電視及其他娛樂活動(已婚人士應避免夫妻之事)。接受洗禮的成年人要準備好為自己以前的生活進行一次總的懺悔告解。

 

——沒有信仰的人可以洗禮嗎?

 

——基督說過:「信而受洗的必要得救;但不信的必被判罪。」(谷16:16)不相信拯救者(耶穌基督)的人,沉迷異教與神秘崇拜以及異端學說的人不能接受洗禮。聖禮不能給這些人帶來任何好處,等待他們只是今生的審判,永恆的審判。

 

任何一個思維正常的人都不會用裝過糞肥的桶來裝蜂蜜——他或者徹底清潔它或者直接不再使用。同理,上帝也不會降臨於那些帶有罪孽惡習而未被懺悔洗淨的心靈中。

 

準備接受聖洗禮者應暸解哪些正教信仰

 

——期望接受聖洗禮的信徒應瞭解哪些正教信仰?

 

——最重要的是理解並遵守信經的内容。這篇祈禱文簡潔地闡釋了基礎的基督教真理,是每個正教徒必須理解的。它制定於四世紀最初的兩次大公會議上。信經甶十二部份組成。信經内容如下:

 

  1. 我信唯一的上帝,全能的父,天地及一切有形無形萬物的創造者。
  2. 我信唯一的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在萬世之前,由父所生,出自光明的光明,出自真上帝的真上帝,受生而非被造,與父同一性體,萬物籍祂而造成。
  3. 她爲了我們人類,並爲了我們的得救,從天降下,由聖靈和童頁瑪利亞取得肉軀,而成為人。
  4. 祂爲了我1門,在龐提,比拉多手下,被訂十字架.受難而被埋葬。
  5. 依聖經所言,在第三日祂復活了,
  6. 祂升了天, 坐在父的右邊。
  7. 祂將在榮耀中再來,審判生者死者,祂的國度萬世無終。
  8. 我信聖靈,主,生命的賦予者,自父而發,祂和父及子同受敬拜同享榮耀,祂曾籍先知們發言。
  9. 我信唯一、神聖、犬公、傳自使徒的教會。
  10. 我確認赦罪的聖洗׳只有一個。
  11. 我期待死者的復活,
  12. 及來世的生命。阿們。

 

現在我們逐條來進行講述:

 

1. 我信……

 

這個詞貌似熟悉易懂,但現在讓我們對它進行仔細的思考。當我們說「我想」「我知道」「我堅信」「我感覺到」時,我們言及的事物是可以被解釋的,是理性的。而「我信」則可以歸類到不可見的範圍。我們只有在言及看不見、觸不到、聽不到的東西時,才會講「我信」。對信徒來講信仰的對象有別於看得見和可證明的事物。信仰上帝的經驗就在於:某種東西觸及了我們的心靈, 心靈感覺到喜悅與光明,並且開啟了生命的意義。

 

……唯一的上帝, 全能的父……

 

當基督教出現時,世界上有許多其它的宗教。多神教潛意識地感覺到世界來源於上帝,但卻不知道上帝。它們的上帝只是對世界本身的反應,是這個世界在靈性世界的投影。所以,多神教具有偶像崇拜和魔幻的特徵。他們事奉的都是地上的事物。基督教給世界開啟了對上帝的全新理解。唯一的上帝擁有三個位格:聖父,聖子及聖靈。信經中的第一句話講的是上帝的第一個位格——聖父。信經詮釋聖父為全能的父,也就是說祂在自己的聖意中持守著他所創造的一切以及各種各樣的生命。

 

……天地及一切有形無形萬物的創造者。

 

世界的產生非偶然。它不是永恆的也並非自我存在。它是上帝的創造。

 

天地——這不是我們頭頂上所見的天,地也不是我們腳底的地。天——靈的世界,地——物質世界。

 

2. 我信唯一的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

 

從這句開始,信經闡述了基督教的中心教理——對基督的宣認。一方面耶穌基督①是人,除了我們的罪之外②,各方面都與我們相似。另一方面祂是上帝之子,是真上帝,三位一體中的第二位。

 

獨生子……

 

為何要說明是上帝的獨生子昵?原因是多神教中的神衹擁有很多子嗣:例如,古希臘人的最高神祇宙斯,印度的克利須那神。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信經特別指明了聖子——三位一體中的第二個位格是唯一的,不可能再有其他的子嗣。

 

……在萬世之前,甶父所生……

 

這些話意味著,獨生子的誕生並非是在時間内的誕生,牠的誕生並非像地球生物的誕生那樣。萬世之前意味著牠的誕生是先於時間的。也就是說當牠不存在的時候,時間也不存在。祂與聖父同樣永恆。這裡講的就是聖子在時間之外的誕生。這就指出了聖子誕生的特殊性。

 

出自光明的光明,出自真上帝的真上帝……

 

這裡說耶穌基督是真上帝–־與父平等׳而不是低一級的上帝。

 

……受生而非被造׳與父同一性體……

 

信經強調了聖子與聖父同一體性。祂不是受造的,並非與聖父分離,而是擁有與聖父同樣的本元。

 

……萬物籍祂而造成。

 

這裡說明了一個真理,所有存在的起源都是唯一上帝,而不是其他的位格存在。

 

3. 祂爲了我們人類,並爲了我們的得救,從天降下……

 

這句話說明聖言降生為人的原因——人類困苦的靈性狀態需要拯救。拯救的含義不是指避免生活中的不幸或者自然災害,也不是擺脫社會和政治的混亂,而是指脫離操控人類的罪孽和慾望。「丞救」一詞說明瞭人類處在極為沉重的靈性狀態中,因此人類擁有的方法已經不能夠拯救自己,而需要上帝的幫助。「從天降下」正是在強調這一點。

 

……由聖靈和童貞瑪利亞取得肉驅而成為人……

 

這句話講出了一個偉大的基督教真理,即主耶穌基督是神人合一,同為真正的上帝和人類的兒子。教會教導在耶穌基督體内神和人的本性以一種獨特的方式結合在一起,這種結合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種宗教所不知的。第四次大公會議指出基督的神人本性是合一的,不混淆, 不變更,不可分割,不分離③。

 

4. 祂爲了我們在般雀比拉多手下被釘十字架,受難而被埋葬。

 

首先,這裡指出了具體的歷史時間——主生活,受難,被釘十字架,被埋葬然後復活的時間。這一歷史時間由龐提,彼拉多而命名他生活在公元一世紀是羅馬帝國猶太人的總督。這句話同時也強調了主耶穌基督是真實地受難並被埋葬,而並不是像某些人宣稱的只是假像而已。這是確切發生過的事實。

 

5. 祂復活了……

 

信經中的第五部份所具有的重大意義可以用使徒帕弗羅的話來闡明。他寫到:假如基督沒有復活,那麼,我們宣講便是空的,你們的信仰也是空的(格前15:14)。在我們的教會中復活節是節中之節,盛事中的盛事,是正教會中高於任何節曰的最偉大的慶節。這是為什麼?理甶很簡單,就像使徒帕弗羅所寫,基督是第一個復活的人。使徒講到,正是受益於基督的復活,人類才得到復活並進入永生的可能。由於主的復活,人類的普世復活才變得可能。

 

……依聖經所言,在第三日祂復活了……

 

這強調了在福音書裡所描寫的事件,它們在舊約時代就已經被預言。福音書引用了許多關於基督的預言。

 

6. 祂升了天, 坐在父的右邊……

信經的第六部分指出,上帝所接受的人類本性的狀態,是每個人原本都需要達到的。事實上,每個人原本都需要成為天國永恆的居民。此外,「坐在父的右邊」指出,人就自己的本性來說是高於一切受造物的。「坐在父的右邊」所講論的正是可以達到的最大程度的與神性的合一、肖似。這一形象來自古代,坐在君王的右邊就是君王的右手,王國裡的第二位君王,因為首席君王是不受限制的統治者,而第二位坐在右邊的人則管理整個王國,實際上處理著王國內的所有問題。因此「父的右邊」強調的是人類根據自己的受造註定需要達到的權能、力量和榮耀的頂峰,這些都在基督的王國、力量、榮耀及祂的人性中體現了出來:祂的人性被舉上天,坐在父的右邊。

 

7…….祂將在榮耀中再來,審判生者死者,祂的國度萬世無終……

 

信經這一部份講的是塵世歷史的終結和全新生命的開啟。耶穌將用自己的第二次降臨結束人類的歷史。據聖經和教會聖傳所講י主的第二次降臨取決於人類所處的狀態。當人類已經完全腐朽,失去靈性,徹底物質化,並且除了地上的財富和屬世的順遂之外,對他們來說已沒有任何上帝的時候,這時主就會再次來臨。當在人類中已不存在上帝的靈性,人類的存在已經沒有任何意義時,這時塵世的歷史就會結束。它會如此終結:主耶穌基督從榮耀中降臨,每一個人最後的命運都會得到確認。到時就會出現新天新地,新的天國,而耶穌基督則是其君宰。祂的王國無盡無終。主耶穌的王國之所以被稱為天國,不是由於它所處的位置,而是根據愛的律法,這愛的律法現今為聖人和天國的天使所具有。

 

8. 我信聖靈,主,生命的賦予者……

 

這一部份講的是聖三中的第三個位格,與聖父聖子同一本元,但和祂們有所不同。

 

……自父而發……

 

「發」區別於「生」,它強調了第三個位格獨特的區別特徵。「祂和父同受敬拜同享榮耀」指明第三個位格與聖父聖子的平等性。

 

……祂曾籍先知們發言……

 

信經中這些話指出,所有先知都是靠著聖靈在發言。因此他們所說的所有的預言都不是甶人而來的,不是由人的智慧發出的,而是來自聖靈的感動。先知們不是代表自己發言,而是代表聖靈,他們就如同講論現在的事一樣預言將來。

 

9. 我信唯一,神聖,大公,傳自使徒的教會。

 

在這裡教會指的是什麼?教會不是簡單地指擁有共同信仰、聖禮及管理的一群人的結合,她是上帝聖靈的統一體,這聖靈存在於那些履行上帝旨意和福音誡命的基督徒内。教會是上帝的身體(弗1:21),唯一的神人合一的機體。教會是上帝的新創造。不是人建立了教會,是上帝創造了教會。基督的門徒、使徒進入了教會——不是他們自己創建了教會,而僅是加入了教會。教會的歷史從五甸節開始——這並不是偶然,因為教會正是從聖靈降臨開始的。聖靈降臨到了許多門徒身上,結果就形成了統一的靈與一致的心意——這就是教會。因此,教會是神人合一的,也就是說,首先她是神性的;其次,她是人性的。信經中也指明了教會的基本特徵。

 

首先,「我信唯一……教會」——指出了基督的身體是唯一的,教會也是唯一的。

 

第二個特徵——神聖的……教會

 

這是什麼意思?教會中有許多有罪的人,沒有任何一個人如主一般神聖,因為他們都是有罪的。這樣י要如何理解教會的神聖性?人在多大程度上按福音去生活,就在多大程度上與教會共融。也許也可以這樣說:一個人在自己内心為教會留有多少位置,教會就在多大程度上進入這個人内。正是甶於這一原因,在懺悔禮寬恕罪孽的時候,神父會為悔改的人向上帝念這樣的禱文:「請接受並將他結合於你神聖的教會。」因為我們自己的罪孽,我們脫離了教會,邊”不是講別的,就是講與神的最大可能程度的合一。也就是我們與教會中運行的聖靈恩賜已經疏遠,我們可能會完全脫離教會;相反,通過懺悔我們就可以回到教會中,我們也正是被召叫在其中生活。這樣,教會的神聖性並不取決於我們觀察到的地上的教會生活。當我們講論教會的神聖性時,就是在講教會內上帝的神聖性,因為教會是神人合一的。人在多大程度上在自己生命裡實現屬神的生命,他就在多大程度上與教會共融。所以,雖然教會裡有許多並不聖潔的個體,但教會永遠都是神聖的。

 

大公……教會……

 

不同於第一個關於唯一教會的定義,「大公」一詞指的是組織的統一。這說明瞭教會不僅僅是人的集會不僅僅是機械的信徒的集合。大公教會——是一個有機體,裡面每一個細胞都是有活力的每個細胞的生命都會影響到另一個細胞的生命,每個細胞都從機體裡獲得生命能力,同時也促進整個有機體的生命。這樣,「大公」的定義不是講教會的普遍性,也不是普世性,大公教會——是一種神性的特徼,她指的是教會成員的統一性,這種統一性就其性質來說應該相似於三位一體的統一性。我們稱聖三為同一本元,而教會和教會的成員也被召叫要在基督體内成為一體。也就是說,我們都應該在聖靈的一致中合一,教會的成員都以此而生活。

 

「傳自使徒」意味著兩個特點。第一,教會是建立在使徒所宣講的信仰基礎之上的。使徒給我們留下了福音書,自己的書信·它們是建立基督教信仰和生活的堅實基礎。第二,「傳自使徒」還表示另一個特徵,即教會的任務,它指出了對每個基督徒的召喚。這種召喚在基督對使徒所講的話中體現了出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靈之名給他們授洗。」(瑪28:19)教會的任務就是用基督福音的語言和生活佈道,使人們得到拯救。

 

10. 我確認赦罪的聖洗只有一個。

 

信經的第十部份講述人靈性重生的聖洗禮。使徒把聖洗禮稱為「重生的浴池」。基督在和尼科德摩談話時論及聖洗禮說:「人除非甶水和聖靈而生,不能進入上帝的國。」(若3:5)這種誕生的聖禮被稱做聖洗禮。聖洗禮有怎樣的內容?在聖洗中,擁有真正信仰的人,努力希望獲得拯救的人會獲得新人恩典的種子。這個新人就是耶穌基督,祂復活、重塑、治癒了因亞當墮落造成的舊的本性。關於這一點,新神學家聖西麥翁有精彩的論述:「在聖洗禮時,聖言進入受洗者内,就像牠曾經進入永頁童女的腹中一樣,祂就像一粒種子居留於此。」因此,聖洗之奧秘,就是新人——基督在我們舊人内誕生之奧秘。通過這一誕生,我們充滿欲情的舊人的根基被斬斷。因為在人的本性中罪惡被逐漸地消滅,這就是新人在我們靈魂裡誕生、成長的標記。人如果擁有正確的靈性生活,迫使自己履行上帝福音的誡命並且懺悔,那麼他的靈魂就會漸漸成長。人在與自己的罪孽作鬥爭時會看到自己本性的敗壞,這樣的鬥爭會使他懺悔,謙卑;通過謙卑,人的靈魂和肉體能夠獲得更多的恩典。成長在我們舊人中的新人逐漸會消滅罪孽,信經中如是說:「我確認赦罪的聖洗只有一個」。這句話有以下的含義:首先,在聖洗中,如果人們以真誠的信仰接受它,真心懺悔,告解自己的過錯,那麼他曾經的所有罪孽都會得到赦免。第二,受洗的人會得到新人的種子,如果之後他擁有正確的靈性生活,那麼他就能擺脫罪惡的權勢,脫離欲情的控制,並逐漸成為新人,這樣在他內的罪性就會逐漸被消滅。

 

11. 我期待死者的復活……

 

信經這一部分宣認的内容是其他任何異教所不知的。它講的是所有人類的普世復活。普世復活將在耶穌基督第二次來臨時實現,在這之後將開啟「來世的生命」。

 

12. 及來世的生命。阿們。

 

「來世的生命」——這是與上帝在一起的生命,是那些追求公義、真理、純潔與神聖的人與上帝在一起的生命。根據耶穌所言,那些未褻瀆聖靈的人可以獲得這來世的生命:「一切罪過和褻瀆,人都可得赦免;但是褻瀆聖靈的罪,必不得赦免。」(瑪12:31)

 

這些褻瀆聖靈的人是誰?是指那些清楚地在基督内看到真理而故意反對真理的人,他們並非陷於迷誤,也並非思維錯誤,而是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麽。在福音裡我們可以看到鮮明的例子。當主復活了已經死去四天的拉匝路時,雖然法利賽人已經確知這不是一個普通人,而是彌賽亞,但他們任然決定公然地反對聖靈——殺害基督和拉匝路。這就是褻瀆聖靈的例子。

 

福音將喪亡的人死後的命運比作永恆的苦難,那裡的火不滅,蟲不死。在這些形象中,聖教父們看到的正是這些人在此生獲得並膨脹的欲情之火,他們在世時也絲毫沒有想要擺脫這些欲情。所有欲情中最致命的是傲慢,因為它會使人與真理,也就是與上帝對抗。他們的傲慢之火和欲情之火就是那不滅的火和不死的蟲。

 

關於基督生活需要暸解什麽?

 

——在聖洗禮前還需瞭解什麼?

 

——除了信經之外,還應該對基督教的道德觀、罪孽觀以及美德擁有正確的認識。罪孽是指任何違反上帝誡命及良心的行為。如果說基督最主要的誡命是愛的誡命,那麼任何違反基督真正的愛的行為都是罪惡。

 

——基督之愛是什麼意思?

 

——爲了瞭解什麼是基督之愛,首先需要講的就是怎樣去獲得基督之愛。基督之愛是建立在謙卑的基礎上的。謙卑的人不同於驕傲的人,他能看到自己的軟弱,他明白如果沒有上帝的幫助,他就無法擁有相似於基督的靈性與道德品質。基督教認為:沒有謙卑的地方就沒有真正的愛。相應地,爲了瞭解和獲得真正的基督式的愛,必須獲得基督式的謙卑。要怎樣才能獲得它昵?

 

新神學家聖西麥翁這樣回答這個問題:「仔細履行上帝的誡命會讓人知道自己的軟弱。」也就是,為了獲得基督式的謙卑,必須強迫自己仔細地執行上帝的誡命。當一個人開始履行誡命的時候,他很快就會確信,沒有主的幫助他連任何一條誡命都無法執行,而且他甚至不能根據福音的要求去做善事。那些真正達到神聖境界的教父們為他們的美德哭泣,就像為罪孽哭泣一樣。請仔細想想:他們不但為罪孽哭泣,也自己的美德哭泣。因為他們發現,即使在我們所做的善事之中也同樣參雜了許多敗壞的東西:虛榮,算計,虛偽及其它的欲情。

 

當人們努力踐行上帝的誡命時,試著將它們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時,他很快就會意識到他在道德和靈性層面上病得有多重。一方面他看到了自己的病症,另一方面,經常向上帝懺悔會使自己的心靈更靠近上帝,會讓人感到上帝的幫助,感到上帝使他從困苦中解脫出來,而這些困苦是人自己的罪孽造成的。

 

踐行上帝誡命的經驗會使人漸漸變得謙卑。這種狀態下,人看到自己的軟弱,無力徹底戰勝在自己内的罪惡,他便會產生對其他人的同情。對近人軟弱的同情會轉變為一種幫助他人的趨向。對別人同情的狀態就是基督式的愛的起步。人對自己的罪孽清潔得越徹底,他就會越接近上帝,當然也會擁有更大的愛。獲得基督式的愛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逐步的,它取決於謙卑的程度。基督式的愛到底可以達到怎樣的高度?教會裡的聖人就是對此的回答。

 

——怎樣區分真愛和虛假的愛?

 

——有時人們把感情的衝動和情感的氾濫稱為愛,而且通常是肉體的慾望。人可能會像愛自己、或自己世界的一部分那樣去愛他人,或者是因為他人能為他帶來舒適感。有時候「愛」其他人是因為可以獲得物質的或其他的好處。這種愛是建立在自私的基礎上的,經常會變為恨。

 

愛是上帝的恩賜不是靠人的力量而誕生的它是聖靈的恩賜。

 

真正的愛有一條標準一一犠牲。這時,人爲了其他人願意無私地犧牲或放棄自己的利益、習慣、舒適,而不需要任何屬世或屬天的回報。真正的愛最鮮明的例子便是基督的犠牲,祂爲了人類獻出了自己。

 

一一什麼樣的罪孽與愛的誡命相違背?

 

所有的罪孽都違背愛的誡命。使人遠離上帝,與愛相違背的一切都是罪。但有些罪孽尤其嚴重。什麼是死罪?

 

也就是當人犯下這樣的罪時,他就會極嚴重地戕害自己的靈魂,遠離上帝,在靈性上猶如變成死人一般,他在很長一段時間内(有時甚至是永遠)無法向善,失去真誠、高尚、同情、求真、忠誠的品質以及純潔的私人生活等等。這些罪孽需要深刻的懺悔,並要伴隨更多的身體勞作(齋戒、叩拜等)。

 

聖教父宣講:沒有不可寛恕的罪孽,只有不懺悔的罪孽。任何一個不懺悔的罪孽,在某種程度上都是致命的罪孽。因此,正教會並沒有猶太教和天主教中的”法定”致命罪孽清單。但正教的傳統認為以下的罪孽是命的:

 

絕望——遺棄了信仰和對主仁慈的寄望,遺忘了上帝的愛和祂拯救人類的聖意。沒有信仰的人在遇到悲傷或考驗的時候常常會陷入這種狀態。但如果正確對待悲傷和考驗,它們可以給靈魂帶來極大的好處;

 

對上帝的否認;

 

異端學說一一信徒故意反對已知的基督真理;

 

無信仰——否認上帝存在,拒絕接受真理;

 

自殺(精神疾病導致的情況除外)

 

殺人(包括腹中胎兒)以及與此類似的行為:參加殺戮,幫助他人自殺,詛咒,致人受傷;

 

偷盜,搶劫,敲詐

 

巫術,求助特異功能者,算命,星象,預言等;

 

淫亂通姦及其不同的表現形式(非婚姻關係内的肉體關係被稱為淫亂,對婚姻關係的背叛被稱為通姦)。其它的反自然罪孽也處於此列(這種罪孽在法定夫婦之間也可能會發生,這對被稱為基督徒的人來說是恥辱);

 

引誘他人也是罪孽——腐蝕人們道德的行為,特別是通過大眾傳媒、劇院、電影的方式(因為它們擁有為數眾多的觀眾);參加製作、散播錄像、圖像、語言產品,向人們的心靈傳播放蕩與異端學說、無神論、暴力、邪惡等内容的行為。

 

酗酒,吸毒以及其它與此相關的事(銷售及傳播)。

 

——什麼是美德?

 

——美德就是遵守上帝的誡命。美德中最主要的就是保持對基督的信仰;對愛的追求;無一例外地對每個人心懷善意,又特別是對擁有共同信仰的兄弟;反抗罪孽的誘惑;潔淨自己的心靈,免於狡詐、傲慢、自私、耽於聲色等靈魂的疾病。

 

關於童嬰的洗禮

 

——很多時候,接受洗禮的不是成年人,而是童嬰,他們不能有意識地按誡命生活,那麼童嬰的洗禮有什麼意義昵?

 

教會允許給童嬰洗禮,但是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則——小孩所缺少的信仰和心智力量必須甶其他人的信仰和心暂力量來補充。這就意味著需要父母(或者教父教母)在上帝和神父面前發自内心的堅定承諾,即承諾要把童嬰培養成基督正教徒。

 

當然,小孩的引薦人(或者被稱為教父、教母)應該是教會的真正成員,否則他們怎麼可能使孩子擁有連自己都不擁有的素質昵?

 

亞略巴古的聖迪奧尼西在《論教階》一書中講到:「申職人員樂意為孩子洗禮,但是需要有一個神聖的條件,也就是親生父母需將他委託給一位信徒,這位信徒應該教導他神聖的知識,像一位受上帝指派的父親一樣關心他,守衛他到永恆的救贖。」0,4

 

——小孩自己不能獲得恩典嗎?

 

——認為小孩在聖餐禮中不能接受恩典是不對的。根據正教的教導我們的救贖需要有兩個意志的合作才能完成——上帝的意志和人的意志。但沒有意識的孩子是無法進行理智與意志的反應的。

 

人們接受洗禮這一事實在聖教父看來並不是能夠讓人自動獲得救恩的「賣罪券」。聖洗帶來的恩典應像其他恩賜一樣需要自由地獲得。在小孩接受洗禮的情況下,恩典是潛在地發生作用,就像未來信仰的種子,處在一種可能的狀態0,5׳(在萌芽狀態,猶如一種外部的印記0,6),只有信仰和意願不斷發展,只有他自甶地、有意識地向上帝靠近,恩賜才會變為現實。如非這樣,「水還是水」,「因為聖靈不會強迫人的意願」。就是說依據人自身的努力程度,聖洗的恩賜或者在人中展開,閃耀光芒,或者減弱直至熄滅。

 

——如果嬰孩未受洗而死去,那他的靈魂將會怎樣?

——很遺憾,現在廣泛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未受洗的小孩會入地獄」。事實上除了西方的教父蒙福的奥古斯丁之外,聖教父們從沒有這樣教導過。在他之後,這種思想長久地統治西方拉丁神學。而這種西方的思想又傳到了我們這裡。

 

聖奧古斯丁根據信經裏面的說法(「贖罪的聖洗」),建立了自己關於從亞當遺傳罪孽的觀點。他認為小孩需要聖洗不是因為他們自己犯了罪,而是因為亞當犯非。

 

大聖瓦西裡的兄弟尼撒的聖格列高利在專著《關於夭折的嬰孩》中直接就確認:沒有任何事物能阻止未作惡的嬰孩成為上帝之光的分享者。他如此說道:「孩子未嘗試過任何罪惡,任何的病都不會阻礙他們的心靈之眼追索光明,他處於自然的狀態中。他們不需要潔淨以恢復康健,因為他在一開始就沒有在靈魂中接受疾病。」

 

關於未受洗的孩子,聖主教德奧梵,閉關者有精彩的論述:「亥子實際上都是上帝的天使。應當給予未受洗的孩子上帝的慈憫,就像其他處於信仰之外的人一樣。他們不是被上帝厭棄的子女。所以上帝知道和他們建立什麼樣的關係。上帝的道路是無底的深淵!」

 

以自己的克修生活而聞名的阿托斯的修士司祭阿爾塞尼(十九世紀),當被問到未受洗禮的小孩的命運時,這樣說道:「別人請你們問我關於嬰孩的事,可以這麼說,就算受過洗的孩子意外夭折,他們也將在天上享受永遠的福樂。但同樣不應該否認那些出生就已經死亡或者未來得及受洗的孩子:對於沒受洗的這件事,他們是無辜的。在天父那裡有許多的居處,所以在那裡也當然有這些孩子們的居所。雖然他們自己由於上帝不可知的聖意沒有接受洗禮,但他們因為自己篤信上帝的父母的虔誠而安息於那裡。有這樣的想法與宗教信仰並不矛盾,聖教父們在離肉主曰的集會書裡證實了這一點。父母可以相信上帝的仁慈,為他們進行祈禱。」

 

——以前人們一般在多大年齡受洗入教?

 

——在東方正教會裡洗禮的情況是這樣的:「在大聖阿塔納西的年代(公元四世紀)教會的成員並不多,因為許多人在成人後才洗禮,有些推遲到晚年才洗禮。孩子們只是準備成為基督徒,而青年人則處於慕道階段,只有成年人才受聖洗成為完全的基督徒,可以參加事奉聖禮中的信眾禮儀。」

 

「在四世紀,基督教會是甶那些成年後受聖洗的人組成的,在轉入基督教時,他們已經很清晰地瞭解自己的願望及入教的動機。」

 

正教會歷史學家對君士坦丁大帝的洗禮有這樣的描述:「……君士坦丁將他的聖洗禮推遲到最後的日子,但同時他也積極地參與大公會議。這些情況可能會讓九世紀的作家感到奇怪,因為那時在幼年接受洗禮已經成為普遍的習慣。艾弗塞維(優西比烏)根本沒強調君士坦丁大帝受洗這一事實,他未必是對他有陳見:對於四世紀的他來說,康斯坦丁的洗禮並不具有像西方歷史學家所說那樣的特別意義。艾弗塞維知道,他那時的許多顯貴人士在死前才接受洗禮,而如果從君士坦丁給予信仰自由י並且積極參與大公會議的角度來說,他在受洗前就已經是一位好基督徒。」

 

尼撒的格列高利和擁有虔誠父母的大聖瓦西裡僅是在 接受完世俗教育之後才接受的洗禮;米蘭城的聖安弗羅 西只是在他被選為主教之後才接受的洗禮。聖金口約安 跟熱羅尼莫一樣來自基督教家庭,但都是在成年後才洗禮。安弗羅西的兄弟沙吉尔(Satyrus)及納濟盎城的聖格列高列的姐妹高尔高尼婭也都是成年後才洗禮,儘管他們早已以自己的虔誠而聞名。當奧古斯丁還是小孩時得了危及生命的疾病,但虔誠而愛護他的母親莫妮卡只讓他接受了慕道禮。

 

小孩也接受洗禮的,是以怎樣的方式昵?

 

「十世紀君士坦丁堡的孩子並不是很早就會接受洗禮。他們是逐步受洗的:出生後第八天他們有了名字,第四十天加入教會根據資料的記載,在洗禮前就「成為基督徒」。他們也會獲得進入教堂聽經、誦經的權利。可能在數年之後,在大齋戒的第四周,他們會成為「追求光明」的慕道者。然後,在聖週五棄絕魔鬼並與基督結合,按照禮規,這一禮儀甶牧首在暮時課和預祭事奉聖禮前主持。最後在聖週六經課的朗誦聲中他們由牧首處接受洗禮及傅油禮。

 

根據十四世紀的碑文記載,小孩加入教會和母親潔淨禱文的誦念是在第四十天完成的。在這一時期的需用經中,這些儀式都是在聖洗禮之前舉行。

 

在起名和加入教會後,孩子就會接受基督信仰的教導,接受慕道,為聖洗禮做準備。」

 

「…….將接受洗禮的孩子還不是太大,還需要帶著他們去教會,但已足夠成熟,因此可以接受某些教導,好讓他們能夠積極地參與自己的洗禮儀式(神學家格裡高利正是如此教導的Migne PG 36: 400)。根據基輔都主教約安一世的規定,在十一世紀的羅斯也遵守這樣的做法(孩子太小時不接受洗禮)。」

 

從前就是這樣準備洗禮和進行洗禮的。那麼現在在我們的教堂中可以看到什麽樣的景象昵?

 

在正教國家普遍有這樣的父母,他們自己沒有時間或沒意願成為基督徒,給孩子找的教父教母也和他們一樣不去教堂。經常我們可以難過地看到,這些未來的「靈性教導者」們僅僅是在走進洗禮間前才戴上剛從教堂商店買的十字架,而此前從未戴過。

 

可能,他們的願望是好的,發生這種情況也確實是因為無知。也可能,父母只是尋求良心的安穩或者是出於迷信的考慮(治病的神婆說需要洗禮)。

 

有時洗禮被看成是某種神秘的儀式,是爲了不讓小孩生病或者為了其它的原因。

 

對小孩肉體健康的關心本身並不壞,只要這不影響對他靈性健康的關心。人是靈與肉的集合體,價值取向的先後順序一定要正確。我們不能將自己的身體浚駕於靈魂之上,也不能讓這種事在孩子身上發生。

 

我們也需要記住,我們的身體狀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的靈性狀態。如果孩子只是接受了洗禮,而不接受正確的信仰教育和生命教育,那麼,靈性和身體的益處都會因此消失。

 

——教父教母的作用是什麼?

 

一一教父教母(或者孩子與成年人的引薦者)應當有能力承擔受洗者的基督信仰教育義務並有可能實現這種義務。因為孩子接受洗禮時並不具備有意識的信仰,甚至不具備意願,因此教會只允許給信徒的孩子洗禮。教父教母在一開始就要保證,孩子一定會受到正教的教育。

 

在我們這個時代,教父教母的責任實際上是甶父母承擔的,所以教父教母的責任首先歸於他們。

 

教父教母們應知道他們受託對教子進行基督信仰的教導,並對他們的拯救負有責任。在受洗禮者心中播下的種子應當在呵護中成長。如果讓孩子受洗禮的父母或引薦人不給孩子相應地教育,那麼他們就是在剝奪他的無價恩賜。

 

——誰能夠做教父教母昵?

 

——教父教母不但要是受洗禮過的信徒,而且要具有堅實的靈性和教會生活的經驗,並能以此教導自己的教子。他們應瞭解正教信仰,並成為他們基督生活的典範:不只是遵守教會的齋期י規例,定期懺悔,領聖餐,而且要進行嚴肅、正確的靈性生活。如果既沒有引薦人,受洗者的父母也沒有能力將他們的孩子培養成正教徒,那麼在孩子接受聖洗禮之前要先對他的父母進行教育。

 

已經接受洗禮的人應如何改變他的生活?

 

——受洗禮的人應如何改變他的生活?

 

——遺憾的是,許多人對基督信仰的皈依以及他們的靈性生活是以洗禮而結束的,而這本應該是開始;這說明他們完全不明白他們所接受的東西,他們的信仰十分膚淺。洗禮——這是新人的誕生,因此對信仰基督的人來說這絕不是結束,而只是開始。如果孩子在出生之後父母不去照顧他,這將是相當奇怪並且極為可怕的;同理,如果已受洗的人忘了在他們内誕生的新人及新生命,這也是十分奇怪並且有悖常理的。

 

應該關心的究竟是什麼昵?有這樣一個極好的詞——強迫。應當強迫自己研習及遵守基督的誡命。而這時肯定會遭遇到相反的情況。當他開始努力按福音生活的時候,他立刻就會發現他其實對此是完全無能為力的。當人開始進行靈性的勞作時,人們總會發現一些他難以接受的事實:他是欲情和不良癖好的可伶奴隸,並且惡劣的習慣掌控著他。只有發現自己身上有如此多污穢的地方,他才會明白,他必須懺悔,就像需要空氣一樣。在這個過程中人就會得到靈性的成長:這才是對自己真實的認識對靈性病態的真實嘹解,對自己無法靠自己的力量獲得治癒的認知。在對自己有這樣瞭解的同時,人也會瞭解到上帝是全能的醫治者,是喜樂和慰籍的源泉,在生命的困難和悲傷時刻祂會將這喜樂與慰藉向基督徒顯明。

 

新生命——也就是對良心不斷的洗滌,通過在心中的悔悟和懺悔聖事滌除心中的罪孽和障礙,這包括:正確的祈禱——這是精神生活的基礎及與上帝交流的渠道;參加教會的其它賦予拯救的聖禮儀,特別是領聖餐——上帝的身體和血,在領聖餐時人和拯救者結合在了一起。爲了成為真正意義上而不是名義上的新人,也應當認真研讀聖經和聖教父們的著作,否則就不能瞭解靈性生活的法則與規則,也不知道路上的危險,無法獲知此生的目的和意義。

 

祝賀我們新生的兄弟姊妹在基督内擁有充滿恩典的生活以及對罪孽的勝利!

 

在希伯來語中「耶穌」意為「拯救者」。「基督」一詞是希臘語,和希伯來語中的彌賽亞(受傅者)是同義詞。彌賽亞在過去被用來稱呼猶太人的君王。講到耶穌基督時,是指祂受到聖靈特別的傅油。

 

祂是人類中唯——個在生活中沒有犯下任何罪孽的人。

 

基督内的神性與人性的結合是不混淆的(沒有形成第三個半人半神的位格),不變更的(本性不便),不可分割的(在神人内不分開),不分離的(永恆的)。

 

《論教階》7,III,11。

 

宣信者聖馬克西姆,《回答法拉希的問題》,卷二。

 

見0,5

 

原文地址 http://www.orthodoxbookshop.asia/

p